海燕策略,海燕论坛

图片
首页  >  新闻发布会
最新发布
专题解读《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 8月19日,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新闻办公室召开《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为增强社会各界对天津市“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思路举措的理解,副市长王卫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沈超,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袁鹰对《制造业规划》进行解读,并回答媒体的问题。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新闻办主任??李旭炎: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为全面落实市委、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海燕策略,海燕论坛坚持制造业立市、建设制造强市的决策部署,增强社会各界对我市“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思路举措的理解,今天,我们举行发布会,对《制造业规划》进行深入解读,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今天我们邀请到天津市副市长王卫东先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先生,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沈超先生,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袁鹰先生出席发布会。

下面,请王卫东先生介绍《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基本情况。

副市长??王卫东: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加《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市委、海燕策略,海燕论坛,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天津制造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向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从两个方面,简要介绍《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海燕策略,海燕论坛编制背景

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天津市委、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深入贯彻落实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天津制造业的发展,置于党中央战略全局中思考把握,作出了制造业立市的战略部署,更加突出制造业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

根据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安排,2019年下半年以来,我们按照“三个坚持”的思路,起草编制了《制造业规划》。一是坚持调研先行。认真学习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经验,实地调研12个区、52个重点园区,组织开展23项前期重点课题研究。二是坚持开门问策。三次征求16个区、21个市级部门意见,召开专家研讨会、企业家及“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三是坚持衔接协同。与国家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目标任务进行衔接。

二、海燕策略,海燕论坛主要内容

《制造业规划》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全面分析了天津制造强市建设的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重大项目、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五个方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6.1%,比“十二五”末提高8.6个百分点。二是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原型机等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8家,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3名。三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6%,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空客A330等项目竣工投产。四是智能制造深入推进。设立百亿元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创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2家,建成5G基站2.4万个,移动宽带、固定宽带下载速率均跃居全国第3位。五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两带集聚、多极带动、周边辐射”的产业空间布局基本形成,“钢铁围城”基本破解,“园区围城”治理基本完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第二部分,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制造强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天津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基本建成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第三部分,指出了“十四五”时期制造强市建设的重点方向。一是发展智能科技产业。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以新型智能基础设施为支撑,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和全国一流5G城市。二是壮大新兴产业。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将持续巩固化学药和现代中药优势,培育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扩大锂离子电池优势,壮大风电规模,加快氢能布局,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新材料产业,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发展,建成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三是做强优势产业。其中,推动装备制造业壮大智能装备,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打造海洋装备集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高地。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烯烃深加工、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拉长产业链,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飞机配套、无人机、火箭和航天器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研发制造水平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四是提升传统产业。其中,现代冶金产业,坚持精品、高端路线,打造高端板材、高端无缝管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现代轻纺产业,大力发展食品、自行车、手表等优势行业,焕发“老字号”品牌活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天津制造品牌。

第四部分,优化提升了“十四五”时期制造强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在总体布局方面,着力构建形成“两带集聚、双城优化、智谷升级、组团联动”的市域产业空间结构。在各区布局方面,按照全市总体布局,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布局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协同联动、集聚发展。其中,滨海新区各功能区集中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心城区大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数字文化创意等都市型产业。环城四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智能网联车等新兴产业。外围五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等高端产业。

第五部分,细化了“十四五”时期制造强市建设的具体举措。重点实施七大专项行动:一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构建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以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为重点的“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二是产业链现代化攻坚行动。实施串链补链强链工程,推行“链长制”,重点培育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等10条以上产业链。三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行动。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突破500个,实现5G网络室内空间区域深度覆盖。四是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力争培育市级领航企业10家,累计培育市级单项冠军1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五是绿色制造转型升级行动。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达到200家。六是天津制造品牌提升行动。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管理创新标杆示范企业,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七是产业协同开放推进行动。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联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全球布局。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障规划实施,还从加强组织推动,加大政策支持,加强项目支撑等八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以高度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奋力推进“十四五”时期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媒体朋友对天津制造业的关注,也希望大家继续多宣传、多推广,让“天津制造”影响更广,让“天津品牌”擦得更亮。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新闻办主任??李旭炎:谢谢王卫东先生,下面,请尹继辉先生介绍为落实《制造业规划》,我市实施开展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有关情况。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尹继辉:尊敬的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刚才,卫东副市长就《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框架和主要内容做了发布。目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市委、海燕策略,海燕论坛“制造业立市”决策部署,工程化、项目化推进规划落实落地,制定出台《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按照市委“跳一跳,摘桃子”的要求,高定指标,自加压力,明确提出近三年的奋斗目标。到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3.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4%,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实施六大工程:一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构建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以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为重点的“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二是串链补链强链工程,集中攻坚10条以上重点产业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三是智能制造赋能工程,建设3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全国一流5G城市。四是制造业品质提升工程,梯次培育优质企业。五是主题园区培育工程,建设30个市级主题园区。六是绿色制造工程,建设200家绿色制造示范单位。

我们把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作为制造业立市的主要抓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畅通融合。编制印发了《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我市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带动重点产业规模达到1.3万亿元,形成产业链安全高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打造形成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一是高位协调,重点推动。市领导高度重视,将产业链工作上升到全市协同攻坚的大战役,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由市领导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高位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体现了我市制造业立市的决心和担当,是我市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创新之举。

二是细化方案,一链一策。选取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10条以上重点产业链进行培育,逐链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产业链重点环节、重大项目、龙头企业、招引目标、重点园区等;梳理形成“两图两库”,即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图谱、重点企业库、重点项目库,实施“挂图作战”。

三是市区联动,紧密配合。市级部门和产业链重点区(功能区)分管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副链长,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落实“七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市区两级紧密配合、信息共享、协作互补、共同推进,拉动产业整体提升,形成支撑带动作用。

四是构建生态,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海河实验室,构建多层次产业创新体系。紧扣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发挥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引育产业链急需人才。每条产业链打造3到5个重点产业园区,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五是精准招商,项目支撑。首批安排成熟项目总投资3480亿元,加快推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项目,强化跟踪服务,为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坚持精准招商,以产业图谱为引导,开展产业链招商、载体平台招商,加速聚集产业链重点企业、高端项目。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新闻办主任??李旭炎:谢谢尹继辉先生。下面,请沈超先生介绍围绕现代产业布局,推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落实我市人才引领战略的举措。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沈超: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我重点介绍一下人才引育、优化人才生态等方面工作。长期以来,市委、海燕策略,海燕论坛高度重视人才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以产业发展、企业需要和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做大人才总量,持续提升人才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2018年5月,天津面向社会发布了“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0万人,平均年龄32岁。其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占比25.6%,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大力实施“海河工匠”建设。2019年4月,继“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之后,天津又推出了“海河工匠”建设政策,成为我市人才领域又一靓丽名片。年均开展技能培训30万人次,累计认定432家企业培训中心、18家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建成18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25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57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了20名“海河工匠”、299名“天津市技术能手”,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占劳动者比重逐年提升。

三是不断优化服务产业机制。出台《支持天津市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发展的若干措施》,向联盟提供定向化、定制化的政策措施。目前,全市联盟链接高校院所50家,聘请院士专家55位,集中签约51个人才团队和高端项目。在全国率先建立民营企业工程技术职称评委会,为民营企业开辟职称评审“直通车”服务。紧跟产业发展新需求,持续深化职称改革,相继出台工程技术等15个职称改革实施意见。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海燕策略,海燕论坛决策部署,按照《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人才工作要求,精心做好人才引育工作,为我市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贡献力量。重点做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人才政策,打造“海河英才”升级版。全面落实天津市《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加快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加快升级人才引育政策。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在住房安居、小客车摇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出台更加精准、有力的支持举措,提升人才在津归属感和获得感。出台信创产业人才引育工作方案,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重点支持信创产业发展。

二是加强人才培育,提升劳动者素质。以部市共建“技能天津”为契机,深入推进“海河工匠”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为制造业发展选送和培育海燕策略,海燕论坛高技能人才。重点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建一批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先进制造业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定制、师带徒等培训模式,促进技能人才梯次培养。积极筹办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搭建以“海河工匠杯”为引领,区域竞赛和行业赛为主体,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的技能竞赛体系。

三是优化人才服务,激发产业活力。制定引才图谱,通过定期组织“双一流”校园巡回招聘会、博士后全球云选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招聘会等形式,精准引进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建设人才服务专员,为制造业领域重点企业、高端团队和急需人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保障。夯实服务载体,建设市区两级“海河英才”之家,搭建资本对接、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平台。完善评价机制,锚定十大产业链,实行“一链一策”的职称设置和评价体系。

我就介绍到这,谢谢大家。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新闻办主任??李旭炎:谢谢沈超先生。下面,请袁鹰先生介绍发挥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等有关情况。

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袁鹰: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市委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市科技局坚持把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将围绕规划的深入实施,着力在发挥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等方面,精心谋划、突出重点、明确责任、持续推进,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和保障。

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作用

一是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加快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等方向打造海河实验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二是不断完善研发平台布局,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载体保障。近年来,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批复组建区块链、锂离子电池等8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累计开展科研项目超过150项;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350家,每年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超3000项;备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8家,其中行业龙头领军企业牵头57家,聚集成员单位3200余家。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不断优化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市级平台布局,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载体保障。

二、切实发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一是持续壮大科技型企业底盘。近年来,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已达7420家,雏鹰、瞪羚、领军(培育)企业分别达到3557家、385家、216家。“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推进高企倍增行动和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继续壮大我市科技型企业底盘。二是积极整合优质资源,支持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聚焦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需求,积极整合国家和本市优质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力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大专项,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

三、努力构建全国一流产业创新生态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着力完善科技宏观管理,优化项目形成机制,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将“揭榜挂帅”作为“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改革的主攻方向,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需求,不设门槛、企业主角、充分赋权、限时攻关,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二是充分发挥科技政策导向作用。用好用足企业研发后补助、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投资扶持等政策,瞄准制造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精尖技术应用,引导海燕策略,海燕论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发挥科技金融“血脉”作用,充分调动银行、基金、证券、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性,不断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投融资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之困。三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由智变金。发挥好线上线下的成果转化平台作用,构建市场化技术转移体系和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创新“科研众包”等技术转移机制模式,不断营造科研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大力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积极发挥高校和所在区“双主体”作用,支持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成果转化“首站”,区域成为创新创业的“核心孵化园”和新兴产业“策源地”。

谢谢大家!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新闻办主任??李旭炎:谢谢袁鹰先生。下面进入问答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提问开始。

人民网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请问,天津在培育产业链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尹继辉: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我们把产业链作为核心抓手,逐链编制12条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其中,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车联网、新能源、航空航天等6条产业链方案已经正式印发,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中医药、绿色石化、轻纺等6条产业链方案也将尽快印发实施。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高定发展目标。我们坚持目标导向,按照“跳起来摘桃子”的理念,自我加压,积极进取,高标准确定工作目标,既明确总链目标,也细化每条子链(发展方向)目标。到2023年,产业链规模合计达到1.3万亿元,年均增长10.4%。其中,集成电路年均增长20%,信创、高端装备、车联网年均增长15%,其他产业链年均增速也在8%以上。同时,逐链确定人才目标、创新目标、项目目标,确保产业链发展可监测、可量化。

二是高位统筹谋划。印发《天津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全面推行“链长制”。由市领导担任链长,调研服务龙头企业、重大项目、重点园区,统筹协调产业链重大事项。市级部门和重点区(开发区)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链长,牵头落实“七个一”工作机制,即组建一个专家服务团,培育一批支撑机构,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园区载体,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梳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套专属政策组合包。工作专班具体推动产业链发展,做好分析研判、企业培育、项目招引等工作。

三是高效推进实施。梳理形成关键技术(产品)攻关清单,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实现产业链“卡脖子”技术产业化突破。扶优做强重点企业,形成“一企一策”台账,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撮合对接活动,提升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产供销一体,畅通产业链循环。强化要素支撑,加强园区土地供给与服务设施配套,加快产业向园区聚集。强化人才引育,打造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队伍,服务产业链发展。

同时,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重点产业链“1+N”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先行先试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建立完善统计监测目录,明晰产业边界,更好地推动产业链发展。

在产业链的有力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健康较快发展。一是“稳”的基础在夯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快于全市GDP增速5.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二是“新”的动能在成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6.6%;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4%,占规上工业比重15.8%。三是“进”的态势在延续。工业利润达到762亿元,同比增长96.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2个百分点。

中国日报记者:近期,人社部与天津海燕策略,海燕论坛共同签署了部市共建“技能天津”框架协议,下一步,天津市将如何落实这一协议,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为“制造业立市”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方面有什么打算?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沈超:7月22日,人社部和天津海燕策略,海燕论坛签订了共建“技能天津”框架协议,确定了落实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10项措施。

部市共建“技能天津”,是我市人才工作发展中难得的历史机遇。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方位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海燕策略,海燕论坛人才支撑。

一是抓紧落实,加强请示和对接,加快出台具体实施细则,逐项落实协议10个条款内容,确保协议早日在天津落地、开花。

二是量质并举,持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培训含金量。今年,技能培训要达到30万人。

三是对标先进,高质量筹办好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力争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风采,不断扩大天津技能人才工作的影响力。

天津日报记者: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依托海河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着眼突破‘卡脖子’技术,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海河实验室建设一直备受大家关注,请问目前建设进展情况怎么样?

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袁鹰:谢谢你的提问。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总书记海燕策略,海燕论坛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一基地三区”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制造业强市的战略方向,始终坚持以用立业,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在市主要领导的统筹谋划、直接推动下,大力推进海河实验室建设。目前,各方面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研究方向已经明确。在市领导的指导推动下,在各位专家和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围绕本市创新优势和产业发展方向,确立了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合成生物学、现代中医药、细胞生态等实验室的主攻方向。同时,围绕实验室建设、运行各项制度机制也已基本成型,为实验室全面启动、有序运行创造了条件。

二是人才团队加快构建。目前,海河实验室已明确五位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和牵头人,30余位两院院士、近百名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已同意加入实验室项目团队,近3000名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也正在加快聚集。

三是平台载体加快建设。滨海新区等各相关区积极参与海河实验室建设,努力提供科研用房和配套设施支持。目前,15万㎡实验室首期研发平台和5万㎡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四是优质资源加快聚集。海河实验室积极对接、汇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优质创新资源,目前,已有近3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和龙头企业深度介入海河实验室建设,为实验室高标准建设提供了有力资源保障。

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新闻办主任??李旭炎:谢谢袁鹰先生。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到此结束。谢谢王卫东副市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件:

IE版本小于10,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