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微寒,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报告厅内暖意融融。11月7日,天津新闻界庆祝第26个中国记者节活动在这里举行,全市新闻工作者代表齐聚于此,共同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这是一次对过往荣光的致敬,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思考与动员。
活动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大屏幕上,2025年天津市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的精彩瞬间一一掠过。画面中,记者们或慷慨激昂,或深情诉说,那些源自基层、带着露珠的故事,那些镜头背后的艰辛、感动与坚守,被他们娓娓道来。
过去一年,天津新闻战线硕果累累:8个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2名记者获全国新闻界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胜选手”称号、3名记者获“优秀选手”称号……当一份份沉甸甸的获奖名单被宣读时,现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从重大主题报道的宏大叙事,到舆论监督的切中时弊,再到融合创新的生动表达,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新闻人的心血与智慧,他们的故事也是天津新闻队伍专业素养与为民初心的生动缩影。
会场内,共识在凝聚,力量在传递。回望“十四五”收官之年,全市新闻战线深学深用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文化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同深入贯彻落实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从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报道的“刷屏”“破圈”,到日常对城市发展的点滴记录,天津新闻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专业精神,传播好声音,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
荣光属于过去,变革引领未来。面向“十五五”,对主流媒体而言,系统性变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活动的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漆亚林教授,以《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评价体系与价值重构》为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媒体大课,将现场气氛推向又一个高潮。
漆亚林教授围绕“系统性变革”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从理论框架到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台下,来自市、区两级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代表以及我市高校新闻学院师生代表认真倾听,时而埋头记录,时而若有所思。
“今天的授课既有案例分析,又有实践指导,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既是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取向和变革方向,也是高校新闻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落脚点。”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晋馥说。
课程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海河传媒中心电视新闻部记者海瑛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身体力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媒体融合,努力推出海燕策略,海燕论坛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更好地承担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这个属于所有新闻人的日子里,没有停歇的号角,只有再次出发的使命。
记者,永远在路上;记者,永远正年轻。





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099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