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万物土中生”。耕种需要好的土壤,一颗创新的种子要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同样需要适宜的“土壤”、优良的生态。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营造“近悦远来”的开放创新生态是一道必答题。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生态越优,城市的创新策源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科创服务能力就越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便会更有底气。创新常常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对开拓者们而言,这场向“新”之旅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市一家新材料企业负责人就曾这样感慨:“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还有很长的距离,除了技术,还有市场、配套、人员……需要考虑的点很多。”以环境之“优”,解创新之“忧”,是创新生态得以“近者悦”“远者来”的关键。换言之,创新生态优不优,看的正是这个“无形的系统”,能为创新创业者解决多少有形的问题。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以环境之“优”,解创新之“忧”,就要紧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这些问题有时是“显性的”,如科研资金不足、新产品缺乏中试平台等,此时的鼎力相助,往往能助力企业打通创新路上的关卡;有的问题则藏在“暗处”,需要相关部门靠前服务。我市一家新能源初创企业准备在今年下半年发布拳头产品,相关部门在走访时发现,企业由于缺乏经验,尚未申请关键核心技术的专利。企业不知道的是,如果按照申请专利的一般流程,明年才能实现产品上市,而我市今年新增了新能源产业的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工作人员现场为该企业启动备案流程,通过快速预审通道,企业专利申请时间缩短到3个月之内,掌握了产品上市的主动权。在优化创新生态的过程中,及时破解创新链条上的难点、堵点,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这样的生态系统可以产生“强磁场”。
有人说,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良好的开放创新生态,对企业而言是竞争力的“放大器”,对区域而言,则是一块“引凤来”的金字招牌。有的区致力于打造专业特色楼宇,由于上下游就在上下楼,应用场景、综合服务也“近在咫尺”,很多企业放弃低租金的普通办公楼争相搬入。找到海燕策略,海燕论坛“小伙伴”、不断扩大朋友圈,是创新主体的共同愿望。产业“链起来”、服务“更上层楼”,这样的创新生态更具“近悦远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