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天津“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内,湖面水鸟游动,绿林山花簇拥,蔚蓝的天空下,一片稻田满眼青翠,一条宽广的绿带蜿蜒升腾,好不壮观!
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是市委、海燕策略,海燕论坛全面践行海燕策略,海燕论坛: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天津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作”,更是我市坚决整改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问题的具体举措。
5年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问题,在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中得到全面整改。着眼长远,久久为功,天津精心铸就的这个生态“金饭碗”,注定要浸润岁月长河,惠泽子孙后代。
生态治理?恢复绿色基底
6月底,当记者走进西青区王稳庄镇,与当地百姓聊起这几年的生活环境,“大变样”“翻天覆地”是听到的高频词。
“那些年厂房连成片,什么污染物都往河里排,看着河水一会儿红、一会儿黄,心里发寒。”提起生态变化,在王稳庄镇生活了一辈子的宋延祝打开了话匣子。
小镇曾经以“制钉”为傲,但饱受污染困扰多年,全国四成以上的钉子都产自这里,一时的经济繁荣,也难掩粗放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创伤。
2017年,天津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意见为遵循,大力治理“钢铁围城”“园区围城”。屏障区内全市曾经共有工业园区65个,逐个“清点”,将效益低下、严重污染环境的35个工业园区撤销取缔,同时培育壮大智能科技、信创产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借着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东风,王稳庄镇启动全镇800多家“散乱污”企业整顿,保留企业全部进入赛达工业园区。
几年间,冒烟的小作坊,被“金田绿屿”“翠屏泊舟”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态项目取代。
“散乱污”治理,并非“一刀切”。
天津市信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西青区赛达工业园区内,当记者走进4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时,公司生产部副总经理颜舟正在忙碌地盘点货物,“托盘、唛头都得检查仔细。”他指着满满一整柜的钉子说,“最近紧盯的这批订单货物量达10多吨,要赶在7月前发往欧洲。”
2017年“散乱污”企业整治时,这家制钉企业因符合条件予以保留,转年从小孙庄村搬进了赛达工业园区。
从此,厂房变得整洁明亮,设备进行提升改造,产品生产向科技创新转型,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
林水相依?扮靓田园风光
拆迁的土地披上了绿装,污染的河流恢复了清流。
按照“一轴、两廊、两带、三区、多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绿色生态屏障区实施了污染治理、植树造林等“十大类重点工程”。
5年来,栉风沐雨、笃行不怠,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就是天津生态建设发力的方向。
张成发是王稳庄镇小韩庄村人,曾开过一家制钉小作坊,效益好时,雇了20多名工人。2017年底,因生产方式落后且不符合环保标准,他的小作坊在“散乱污”整治中被关停了。
因为有技术,转年他就被信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聘用,对原材料和加工后的钉尖、钉头进行质量检验。
“刚卸了原料,这车钢丝差不多20吨,我需要对钢丝硬度把关检查,工作环境可比我以前的小作坊强多了。”张成发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本地人,许多都在工业园区里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随着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小镇经历了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的跨越,中建钢构、神户钢铝材等一批世界和全国五百强企业来此入驻,中化农业、国家粳稻中心项目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在这里扎根。
路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
驱车沿中盛路行驶,便能看到万亩稻田,满眼绿意。生态环境质量的飞跃,不仅倒逼产业绿色升级,而且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环境。
对张成发一家来说,2018年,还有一件大事发生。从平房搬进了王稳庄示范镇上的楼房,居住100多平方米,而且是精装修,没花一分钱。
西青区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对11个村2万多名村民进行搬迁安置,他们陆续住进了社区化管理的示范镇。
今年55岁的朱金艳,是从大泊村搬到示范镇上的住户,因为人缘好、热心志愿服务,许多邻居都认识她,亲切地叫她朱姐。
“从平房进楼房以后,家里干净了,社区环境好,像这下雨天,再也不怕出门两脚泥!有精力,也有心情和邻居们跳舞了!”在绿色生态廊道里,记者看到了从家匆匆赶来的朱姐,她说从小区到这,骑电动自行车用不了10分钟。
绿廊中心,八角亭处,浮翠新荷,水波荡漾。音乐声起,朱姐所在的新时代舞蹈队排练起扇子舞,18名队员精神抖擞,用利落的舞姿摆出“中国美”字样的造型。
在她们看来,绿色生态屏障是家门口的“生态氧吧”,是平时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在家门口跳舞、拍视频,就是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热爱与“留驻”。
绿色业态?引领转型发展
林地、湿地、草地、耕地、水域,形成了巨大碳库,成为“绿色银行”。
2021年,绿色生态屏障内PM2.5年均浓度从2017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8.3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38.2%;区域内8条主要河流全部消劣,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从2017年的100%下降到16.7%。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协同发展中,与城市和谐共生,是许多企业需要应对的课题。绿色生态屏障内还能有大型工厂吗?究竟什么样?
记者走进津南区葛沽镇绿色生态屏障内的荣程钢铁集团,寻找到了答案。这里造林绿化面积达1900亩,绿树成荫,宛如花园,很难与传统重工业厂房联系到一起。
环保优先,绿色发展。早已成为荣程集团这座“绿色钢城”所有成员的共识。
“这辆氢能重卡,是我们减污降碳的‘绝招’之一,以氢为燃料,纯电驱动,代替传统燃油车进行物料运输,平均每节约1升柴油相当于减碳2.63千克。”荣程集团党委书记柴树满告诉记者,氢能运输应用场景是该集团在绿色低碳运输方面的一个尝试,自去年8月开始正式投运以来,10辆氢能源车辆10个月内累计运输量达13.7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42.98吨。
厂区东边的污水处理厂内,8个水池嗡嗡作响,同时开工,收集周边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与企业产生的废水一起深度加工处理形成中水,作为钢铁生产的补给水源循环利用,并且实现污水零排放。
诸如此类的绿色生产装备与设施,在这里还能找出许多。如今,荣程集团已成为冶金行业生态环保标杆企业。置身绿色生态屏障内,企业对环保提标改造的投入仍在逐年追升。据了解,7月,荣程集团的氢能重卡投运量将继续追加20台。
津南区以生态屏障建设为契机,几年间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换挡升级。
位于该区的“天津智谷”初具规模,一大批新兴科技产业在这里孕育腾飞,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开发应用等智慧元素正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加码赋能”。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的落地,更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再添有分量的助力。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绿色生态屏障区内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7%以上,一级管控区森林绿化覆盖率接近30%。到2035年,这片绿色生态屏障将为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发展成一片绿色生态体验带、绿色产业发展带、绿色财富聚集带。